成功人士都讲要focus。但为啥多数人不focus?有太多选择、对任何事都没绝对把握,没法下决心选一个可focus的地方;做决策的与执行的人往往不是一个人,朝令夕改很常见。
本文让我想起在 HBO 的巴菲特纪录片里,巴菲特提到:比尔盖茨他爸让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各自在纸上写一个词,用来描述是什么对他们的成功影响最大。他两人同时写了 Focus。(赤壁之战,周瑜诸葛亮各写了“火”,哈哈)。
团队里工程师人数超过15人后,沟通就成问题了,如不同人各自实现重复功能。本文以他在Google工作经历介绍了依靠设计文档 + design review 会议保证团队有足够信息做好工作。
文中给出的 design document 的模板与 design review 会议的流程很值得借鉴。团队大了后得让工程师们改变观念,写代码不是工作的全部,写好文档、开好会也是很重要的。不爱写文档怎么办?让新人写,然后老战士们负责修改。
追求 quality 但不想 scale,就像开一家意大利餐厅;追求 scale 但没 quality,就像经营麦当劳;同时追求 quality 与 scale,那就是创业、力争成为 Apple 这样的公司。
同时追求 quality 与 scale,才算有 entrepreneurship。
后台性能不是用户体验的全部,还有网络I/O、前端渲染等需要考虑;用了“很快”的服务端的语言,虽省下租服务器的费用,但往往开发者却需要花更多时间开发,更浪费钱(人比机器贵)。
如何看待网上对比各种语言、框架性能的那些 benchmark?“Benchmarks are like statistics - it’s easy to give the right answer to the wrong question, and allow the reader to draw a conclusion which isn’t supported by the data.”
这是 AltConf 2017 的一个演讲视频。能够辞职在家做自己喜欢的项目、能养活自己、自己做老板、能时刻与家人一起,看上去很美好;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这样的。
他是 podcast 网络 Relay FM 的俩创始人之一。2014 年与另一创始人开始做 Relay FM,他那时还有一份全职工作,只能利用上班前与下班后的时间做 Relay FM;辞职后在家工作,生活与工作界线不明显、一团糟、工作效率不高;以前给别人打工时可以随意抱怨管理层无能,自己单干以后没人可以抱怨了,压力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