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king something beautiful, making something easier, and making something possible. 最好的设计同时具备这三个特点。
"The best products are as visible as they need to be to make the activity better."
越来越多的线上服务都提供 webhook:当某事件发生时,自动发 http 请求到开发者提供的 url 上,有点类似推送消息。Don’t call us, we’ll call you!
本文举了几个对 webhook 的支持做得比较好的服务为例,如 GitHub、Stripe、MailChimp、Slack 等。
湾区日报的运营中也用了不少 webhook:每天太平洋时间2点 MailChimp 自动发出邮件后调用我的网站的 webhook 然后自动发微博与Twitter、读者在湾区日报网站使用 Stripe 请我喝咖啡后调用我网站的 webhook 发 Slack 消息通知我、还有微信公众号的消息自动回复也是 webhook :)
选 topic、要有几个组织者、找场地、网站社交账号、线上或线下宣传、联系演讲嘉宾;当然找到赞助商也很重要,折腾这么一圈要花钱又要花时间(间接在花钱),没有赞助商的话自己也很难有动力坚持做下去。
三个字:Code,Code,Code。不断地写代码,一有机会就写;精通少数1、2个编程语言,没必要赶潮流去学很多语言;不要害怕问别人问题;专注掌握好一种 IDE 就够了。
本文的作者正是 Two Scoops of Django 的作者,讲 Django 最佳实践的书籍,是目前我唯一放在办公桌上的纸介质书:)
1 万小时定律并不是对每种技能都适用,但对编程来说是很合理的;不断练习、不断写代码是很有必要的。“某某编程语言7天从入门到精通”?做梦吧!
大家都知道 Facebook 早年的“让用户10天内加至少7个朋友”的关键指标;Slack 也有这么一个关键指标:让团队发2000条信息;凡是能发2000条信息的,93%概率会一直将 Slack 用下去。
这种简单易懂的关键指标很重要,对统一公司所有员工的思想至关重要,大家就能想方设法去为这个明确的目标去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