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ber 新员工培训的问题:“我们的竞争对手上线了类似UberPool的服务,我们已经来不及上线一个稳定版的服务了,我们该怎么打败他们?”正确答案是:“上线不稳定版,然后打败他们。”这样很Uber。
"Leslie Miley, a veteran software engineer who previously worked at Slack, said that he absolutely takes what he called Uber’s “asshole culture” into account in hiring decisions."
Sam Altman 给出了答案:他的 OpenAI 公司的合伙人 Greg Brockman。能以极快的速度写代码、招得到一堆牛逼的人、听得进意见、愿意做技术之外的脏活累活。
OpenAI 现在团队 40 多人,牛人密度很高。怎样才能招到牛人?你本身就得牛,光靠忽悠是不行的。Greg 之前在估值近百亿的 Stripe 做了 5 年 CTO,今年还不到 30 岁。有人会说,Greg 那么牛逼,为啥还需要合伙人?因为他的合伙人一个是 Sam Altman,一个是 Elon Musk。
前几天去 Twitter 总部楼下的咖啡厅见个人,隔壁桌正好是一个 OpenAI 的工程师在游说某个 Twitter 的员工加入他们 -- 我承认我喜欢偷听别人讲话:)
本文简直就是创业公司寻求报道实用指南,非常有策略。本文介绍了如何用工具抓取并整理一堆相关博客、媒体的联系方式,并给出了发给媒体的邮件的模板,很鸡贼、很实用。
做东西很容易,但要让很多人知道你做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。所以创业公司都要想尽一切办法,免费的、付费的各种手段,只为了把一条消息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。找媒体报道是一条路,但不容易打动那些 reporter 们,毕竟骚扰他们寻求报道的人太多了。
Josh Elman 是Greylock的partner,他在做 consumer products 方面的专长赢得硅谷众多创业者的尊重。这个采访里他给的做产品、做VC方面的建议都不错。
当你听到寻求融资的创业者们说的哪三句话时你就彻底没兴趣了?1)啥叫 cohort?2)我选择这个 idea 是因为这个 idea 容易拉到风投。3)我觉得 Facebook 绝不会去做我的这个 idea 的。
分析了成立于 2003 年之后的 274 家估值/市值在此时此刻超过 $10 亿的公司(独角兽),其中美国有148家、中国69家。红杉资本投资了其中的41家独角兽,第二名Accel投资了19家。
按领域来看,美国最多独角兽的领域是 SaaS,而中国几乎都是 consumer internet(容易造势、容易忽悠、营销优先的公司?)。
最早将估值 $10 亿的公司称为独角兽的是这篇发在 TechCrunch 的 2013 年的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