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类的文章看多了后,你会发现其实都差不多: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、keep it simple、horizontal scaling、database sharding等。 小公司常常要面临 "to buy or to build" 的问题:有没有现成的系统可以用?用开源还是花钱买?还是自己造轮子? 经常一个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轨迹是:
文章中提到,pinterest经历了长达4、5个月的feature freeze,就只是用来把数据库数据迁移到新的sharded architecture。 4、5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startup来说是相当宝贵的。小公司要竞争过大公司,就要时刻比大公司的同类产品进度超前2个月以上。 今年年初面试一个微软onenote的工程师,他很坦白地讲他们一直在追赶evernote,争取evernote出什么新功能他们也能赶上。 你没听错,这是一个来自12万人的大公司的员工,说他们在追赶一个几百人的小公司。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。 但,现实是,这个12万员工的大公司,他们的onenote团队才70多人(今年年初的数据)。而对于evernote来说,他们为了避免让微软追上, 动作就得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