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 app 更新日志都是“修复 bug 以及其他改进”;app 的功能现在都用功能开关控制,不是每个用户都看到相同功能的;宣布新功能也不能在更新日志里宣布啊,很多人都开自动更新,压根就看不到你的更新日志。
湾区日报 app 的更新日志主要是写段子:)
或者说为什么要学 C 语言?这个古老又没有自己 logo 的语言?1,小型酷炫互联网公司之外大部分公司仍在用;2,C语言影响了其他现代编程语言的设计;3,学C语言能让你像电脑一样思考;4,你现在用来写其他语言的工具就是C语言写的。
即使在互联网公司工作,即使是用python做网站的,你可能也会有给CPython或nginx代码打补丁的时候的:)
这是给想做 side project 赚点小钱的人的建议。不用太担心同一领域已有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,他们已经帮你教育了市场,而且人的口味千差万别,并非每个人都觉得你的竞争对手的东西是好用的。
每次出来一个什么新东西,很多人都会评论“这东西某某公司已经做过了”;Google出现的时候市面上已有无数个搜索引擎了,Slack出现的时候市面上已有无数个群聊工具,Facebook出现的时候已经是第n个社交网站了。竞争对手的用户数肯定远远少于世界上还没用过他们产品的人,你还是有很多很多机会的:)
以蜜蜂/蜂巢为类比:蜂巢效应追求的是个体间互动的频繁,绝对数量未必多,但个体间互动多了就有生机有机会,如Snapchat让用户快速频繁地创造内容,如无人驾驶车时刻在动,高利用率,如Slack让员工们点对点频繁沟通
相比之下,网络效应追求的是绝对数量的多,如社交网络们追求尽量多的用户,但大部分用户之间互动不多,要嘛贫富差距大(Instagram里50%的内容由少于3%的账号生生成),要嘛用户不活跃了(Facebook里用户更新状态的数量以每年21%的速度递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