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|硅谷开发者,「湾区日报」创始人
原文在此:http://liqi.io/w-wanqu/
强烈推荐「利器」这个网站:"利器采访优秀的创造者,邀请他们来分享工作时所使用的工具,以及使用工具的方式和原则。进而探索人与工具,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。"
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。
我是 w,在学校里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。从 UW-Madison 计算机系 quit PhD 后,在旧金山市区创业公司做软件工程师,啥都做,网站后端、网站前端、给公司用的 nginx / Thrift 等开源软件定制打补丁、(伪)大数据、App(每次我提交代码,他们都吓出一身冷汗)、运营博客、(几乎每天)帮新老同事配置开发环境等。有一些颇有技术含量的活,也有更多没技术含量的,但都乐在其中。业余时间做一些 side projects,有跟同事一起做的,也有自己做的。我有个 side project 叫「湾区日报」。
你都在使用哪些硬件?
在公司,电脑是 15-inch MacBook Pro w/ Retina,显示器 27-inchThunderbolt Display,键盘 Das Keyboard Model S for Mac,Anker 无线直立鼠标 Apple Magic Trackpad 2,耳机 BeoPlay H6,站立电脑桌 StandDesk + 站立垫Standing mat。
在家,电脑是 27-inch iMac,键盘、鼠标与耳机都跟公司一样。
随身,Apple Watch,iPhone 6。
软件呢?
Mac OS X 上的:

iOS 上的:
详情请见:湾区日报是如何运作的
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?
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就很理想:
- 从家到公司步行 5 分钟或 10 分钟,取决于中间有没有停下来买咖啡。
- 公司每个人都有站立电脑桌,我大部分时间是站着敲代码,开会和吃饭的时候是坐着(如果花在开会的时间少一点,就更理想了)。
- 提供吃的、喝的、水果、零食应该是现在所有稍微靠谱一点的科技公司的标配了吧。
- 有一群神奇的同事,每次灵感来了,几个人在白板上比划一下,感觉很不错。
- 公司楼下有很多咖啡厅,累了找人下楼喝咖啡聊天解闷。
- 下班后,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做 side project——全民创业的时代,尤其是在湾区;哪怕不是创业,只是一起做一些好玩的东西,也很满足。
没什么可抱怨的,我对现在的环境很满意——可能我知足的阈值比较低吧:)
你平时获得工作灵感的方式有哪些?
- 湾区日报。每天读一些文章,选 5 篇让我得到灵感的文章分享出去。我自己每天都在进步。
- 读书。坚持每个月读一本书。我最近都听语音书,比较省时间。当你得知一本书「读」出声来,只要十几个钟头就能读完,你是不是会比较有动力去读完(或听完)?比如这本 Steve Jobs 的传记,全程读完只需 16 个钟头。
- 与同事聊天。感觉湾区每个人都在做 side project,都在打几份工,都在创业,都很有故事。
- 参加旧金山城里的技术类的 meetup。比如有次去了golang 的 meetup,看到一个人 demo 了一种技术,全场震惊了。后来这个技术被命名为 Docker。那个人是 Docker 创始人、现在的 CTO。还有一次去了 Python 的 meetup,顺便给公司招了个工程师。
推荐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给大家。
Slack:新时代的操作系统
- 可以做通讯工具用: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聊天
- 可以做小笔记(与 Slackbot 对话,既是做笔记;自带搜索功能)
- 可以作为免费的存放文件的空间:与 Slackbot 对话,把文件传给「它」
- 集成了众多第三方服务。比如我集成了 Launchkit,Slack 会第一时间通知我《湾区日报》的 app 有新 review 了。
- 可以写一些小机器人常驻其中,帮你排忧解难。有点像程序员的命令行界面,自定义一些命令,自动化一些流程。
- 自带推送、提醒服务
用 Slack 录入湾区日报的文章初稿
Slack 通知我 App Store 里有新的 review 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