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烧钱求快,只会让你死得更快。早期的公司更应该慢一点、有条理一点,谨慎审视idea和市场,这能避免product debt、减少对风投的需求,更能在后期加快你产品迭代速度和加快scale
要重视marketing,这比你的技术更具挑战;在找到product market fit之前,亲自打销售电话/联系客户,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反馈;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修business相关知识
创始人多次创业,有无论如何都要赢的性格;只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,如门铃摄像头;云储存、回顾的订阅服务,既增值,又降低摄像头售价;软硬件相结合;重视品牌建设,如奥尼尔代言等;邻里间病毒性采用的模式
如果有快速发展的、巨型“创业公司”(如 Airbnb、Stripe)要收购你的小团队,你该如何决定卖还是不卖?
成功的创业公司:1,做了个爆款产品,取得很多用户;2,意识到分发渠道的重要性,然后充分利用最初的爆款产品去推广之后开发的新产品、或者迅速砸钱购买其他更小的公司将其产品变成新分发渠道。
融了几千万要赶紧砸钱获取用户、拉大团队?你想清楚你的理想用户是谁,获取成本大概多少吗?你真的需要拉扯那么大的团队吗?如果没想明白就开始砸钱,那么扩张得越急死得越快
作者在这里提供了15条做销售的tips,适用于销售产品或者拉风投的创始人。比如,跟客户/风投预约见面时间要直接具体“下周二或三的下午1-2点可以吗?”而不是“下面两周你都可以选个时间见面”
旧金山的小公司Highrise招人非常高效。他们对每个职位都有一个文档,让经理和组员罗列出好的求职者的特点与差的求职者的特点;每来一人应聘就按这个文档面试,干脆利落又有的放矢。
400米赛跑不能像50米一样一股脑使劲往前冲,而是要有策略的时快时慢。创业也一样,管理压力也是,需要张弛有度
有几个套路:现在是没市场,但我一出来立刻消除X痛点市场就有了;正如Cloud的大势之下产生了一些厉害的公司,这波XX大势也要产生几家,比如我;你赌不赌未来?
二战期间,盟军研究了返航飞机中弹位置,想在中弹最多的机翼和机身位置装护甲来提高防御能力。统计学家Abraham Wald强烈反对:中弹那么多都还能活着回来,不正说明机翼机身不需要特别防护吗
作者是做 SEO 工具的公司 Moz 的创始人,现在自己又搞了新公司。本文列出七条给公司取名的建议,不出意外地提到了:取那种原先在Google搜不到结果的名字;等你一上线就能搜到了,没有竞争。
在线表单 JotForm 的创始人分享的经验:提供免费版让用户试用、写博客 build audience、写博客谈技术吸引媒体报道、参与论坛讨论、SEO、便于分享链接、收集邮件。
本文列举了一些仅用少于 $10000 的启动资金创业成功的案例。可以在实际做出产品前向用户收订购的钱、可以用启动资金好好包装一下到Kickstarter上去众筹、可以跟网红谈抽成的条件搞定营销
Y Combinator CEO 指明一条创业之路:根据自己的生活、工作经历,找一个你特想解决的问题;找一些朋友头脑风暴;上线一个快糙猛的 MVP;然后就能找到很多攻略、将创业游戏进行下去了~
YC失败公司主要是自以为达到product-market fit而盲目scale导致成本激增;还有合伙人闹翻。要坚持的是解决的问题,灵活变通找新解决方案;而非坚持解决方案,然后找各种问题来解决
Wayfair融资额是Zappos的10倍,创始人个人财富是Zappos创始人的7倍。就是说:不要在太早的时候融太多资,不仅稀释了创始人股份/财富,而且还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。
明明相谈甚欢,竟背景/行业调查不理想,甚至风投遇到了比你更好的投资项目。要如何应对拉风投这趟过山车:要让风投看到进展、保持放出好消息的节奏;过程紧凑,让风投有怕错过的危机感;积极回应风投的问题
本文用沃尔玛创始人 Sam Walton 的故事告诉大家,打怪练级十几年之后,你就能一夜成功。Sam Walton 在 44 岁时开了第一家沃尔玛,在此之前已有 15 年的开店经历。
这个狠:创始人股票vest的schedule改成 6 年,1年的cliff从融到种子轮以后开始计时。这种条约能快速测试出是不是有人想赚快钱,想一两年内变现开溜。
作者几年前自己在创业,做CEO。他们公司突然被起诉了:他们的产品间接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给用户发了营销短信。本文用搞笑的口吻描述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,法庭上的遭遇尤其有趣。
从Google离职后,与朋友全职做了一个在线编辑视频、gif、照片的网站。不是什么改变世界的 idea,也不是像其他创业者硬生生地编一个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,反正就是做东西、经营小公司、打怪练级
你的小创业公司不能只押宝在一宗大生意上。大公司的优先级和办事效率跟你完全不同,你耗不起。可以先争取一些小用户,用这个进度表现融资,拉长线再去拿大生意。
把团队当作最重要的产品,运用产品开发的那套逻辑来进行招聘,按照一定的准则,尊重测量到的数据,优化团队体验。这才能够消除偏见、避免人才流失。
早期需要风投大量砸钱的创业公司有个共同的愿景:一旦做起来,运营成本忽略不计,marginal cost很低,回本会很快。Spotify最大的问题就是marginal cost低不了,版权费太贵
风投不是你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。这里介绍的35家最终做得不错的公司,它们没有常规的种子轮融资,一开始就想办法赚钱启动。如果你没办法让$1变到$10,那你哪来的自信可以从$1百万赚到$1千万?
作为 VP of Eng 的作者刚休完 7 周的带薪产假。主要写了他开始产假前的工作交接是如何进行的。如果不休产假,工作时候三心二意的,效率也不高。
早期选的技术将会用很久很久,但技术更新换代很快,开始用时是酷炫技术,1、2年后就不酷了;测试很重要,但大家都讨厌写测试;一旦犹豫要不要招人时,那就是不需要招了。
小公司先要招适应性强的,什么岗位需要能立刻学习就上火线;如资金有限,先招现在团队从事的岗位,你们已知道需要什么标准,且可以让现团队去做新的工作;在朋友网络里招人;通过博客等各种渠道自我宣传
1,If you can’t sell it, don’t build it;2,If you can’t build it, don’t sell it。本文谈了理想的创业团队应具备的各技能